郁達夫:而立之年在武昌–文找九宮格空間史–中國作家網


要害詞:郁達夫

郁達夫在1925年這一年的創作絕對比擬沉靜。用作家本身的話講,是不言不語不做工具的一年。現實上,他投進大批時光于講堂講授和課本編寫。后來陸續問世的簡直觸及各類文學體裁的單行本《文學概說》《戲劇論》《小說論》,想必都是武昌講堂的結晶,也是郁達夫文學經歷的總結。

郁達夫《文學概說》(商務印書館,1927)

1925年,郁達夫年屆而立。年頭,他從北年夜黯然離場,武昌師年夜採取了他。在詩人性命中,1925是比擬低調的一年;在郁氏研討中,1925也是比擬不被器重的一個時光段。跟著相干史料陸續浮出水面,郁達夫武昌一年的行跡告知我們,這是詩人性命中不宜被塵光湮滅和歲月共享空間疏忽的一個年初。

到差武昌師年夜

1925年的春節來得比擬早,1月23日就是舊歷大年節。郁達夫應是在冷假里的2月4日(正月十二),應國立武昌師范年夜學新任校長石瑛之請,分開北京往的武昌,任教該校國文系。吳虞日誌稱,1月31日,郁達夫過吳虞處,贈《晨報副鐫》一冊,并稱下周三(2月4日)“當過武昌師年夜”。

在此之前,北年夜同人有過幾回較年夜範圍的餞行。據周作人、錢玄同和吳虞等的日誌,“因陶孟和佳耦回京、郁達夫將赴武昌教書”,1月31日午時,周作人、張鳳舉同在東安市場東興樓舉宴,一為陶佳耦拂塵,一為郁達夫餞行,同席者有陶孟和、沈性仁佳耦,沈尹默、沈兼士兄弟,馬幼漁、馬衡兄弟和林語堂、陳通伯、徐志摩、鄧叔存、陳百年、江紹原、錢玄劃一共23人;2月2日,則午時、早晨各有一場公宴,坐中還有胡適之、王撫五、楊振聲、吳虞等。

可見郁達夫的離任北年夜,是比擬被大眾化的一件工作。但讓人迷惑的是4月13日《北京年夜學日刊》(第1667期)註銷的注冊部布告,稱“英文系教員郁達夫師長教師告退,所授本科第一本國語英文及小說,本禮拜起均由劉貽燕師長教師暫代,時光教室還是”。而照郁達夫自己“從本年的陰歷正月起,在武昌的狗竇里住了半年” (《說幾句話》)的說法,1925年2月4日到4月13每日天期間,郁達個人空間夫能否并且可否還在北年夜兼課,仍是一件需求考慮的史事。

“武昌師年夜的校址在閱馬廠(武昌城內的一個廣場)之東,東間壁是抱冰堂,即張之洞別墅地點地,堂的周圍遍植桃花,每逢花開的季候,游人麕集,熱烈異常。”武昌師年夜先生李俊平易近在《落花如雨伴春泥——郁達夫師長教師殉國四十周年祭》一文中記下了第一次見到郁達夫的情況:

一九二五年二三月間,我回到武昌師年夜,到校后的第一件年夜事,就是往探望郁師長教師。一個薄暮,我在黌舍西南角教員宿舍的二樓西側的一間屋子里,第一次會面了他,看到他的神色與姿勢,和我揣想中所組成的抽像,似乎是吻合無間的。他待人懇摯,瀟灑可喜,使我一見鍾情。……在他立足的這個年夜房間中,除一張床展和寫字臺以及一張方桌外,滿屋塞滿了古今中外的冊本。日文以外,年夜部門是西書,包含英文、法文和德文。

不服靜的校園

武昌校園并不服靜,郁達夫數度被卷進風潮;其在武昌師年夜的進退,又多跟校長石瑛脫不開關系。

石瑛就任之前,武年夜掌管無人,百廢待興。為武昌師年夜升格為國立武昌年夜學,石瑛努力于管理與改造,并保持從頭核定傳授標準及學問。此舉惹起教導哲學系主任、《落日樓日誌》中未被點名的那位譯者余家菊的不滿。因余僅在倫敦年夜學旁聽半年,以所學無基恐被裁減。余遂以告退相脅,同時又作匿名信謾罵校長。此舉年夜令先生惡感。2月21日,武昌師巨匠生舉辦聯席會議,抵漢不久的郁達夫與楊振聲、張資平、黃侃、陳立功等一同列席,并站在武巨匠生一邊,支撐全部先生頒發宣言,“誓逝世驅趕余家菊,挽留石校長”。(《武昌年夜學又颳風潮》,《平易近國日報》1928年2月28日)

這學期末,因解雇黃侃、黃際遇、王謨等三位傳授引先生不滿,加之黌舍經費無著,開學不久的9月12日,《申報》登載新聞:“武年夜校長石瑛自京函代表校務李西屏,囑辦辭呈送教部。”校園表裡一時言論四起,武年夜產生第二次風潮。

此次風潮本以教導部挽留和石瑛返校,已于10月初趨于安靜。但一貫視軍閥為毒瘤的郁達夫卻因黃侃一拜門門生以“國文系先生”名義上書“湖北的軍政政府蕭耀南” “來擺佈校長,用一個教書的人”如許一件 “不面子的工作”而義憤填膺,10月17日,他作書《古代評論》記者,題《說幾句話》,并且以掉之沖動的“武昌的狗竇”惹起新的牴觸,旋被卷進風潮中間。

這個時辰,郁達夫已身在北京。赴京前,他對先生說要“到北京找校長,就教員” (蔣鑒章《武昌師年夜國文系的真象》,《古代評論》1925年第3期)。猜測來看,最年夜能夠是行前郁達夫曾經遞交了辭呈,“原來預計不再出京了”(《一小我在途上》),故此時“職守俱無,窮愁潦倒” (《說幾句話》),并且擬就教員以自代。10月23日,吳虞收到郁達夫寄自武昌的兩封快信,言武年夜請吳虞往武年夜傳授國文,月薪240元;12月12日,郁達夫電吳虞,稱武年夜聘其任國文傳授(《吳虞日誌》),此或是“就教員”舉動之一。

11月上旬,郁達夫得辭武昌年夜學教職,13日從武昌往了上海。

講堂表裡

郁達夫這一年的創作絕對比擬沉靜。用作家本身的話講,是不言不語不做工具的一年。小說創作僅有《冷宵》和《街燈》兩個短篇(后合題為《冷燈》):“現在的打算,想把這一類工具,持續做它十幾篇,聯合起來,做成一篇長篇。……可是后來受了各類冤枉,終于沒有把這打算履行,所以此刻只好將這未完的兩斷片,先行頒發了。”(《發明月刊·序幕》);散文也只要《送仿吾的行》等寥寥幾種。

現實上,這一年,郁達夫投進大批時光于講堂講授和課本編寫。與此前曾在安慶法政專迷信校和北京年夜學講解英文、講解統計分歧,在武昌師年夜(1925年4月以后為武昌年夜學),無論課上課下,郁達夫都是純潔的文學傳授,講解文學課程,培育文學青年:“武昌師年夜履行選科制,他開出的選科是文學概論、小說論和戲劇論,自編課本。”(李俊平易近《落花如雨伴春泥》)

郁達夫《小說論》(光華書局,1926)

后來陸續問世的簡直觸及各類文學體裁的單行本《文學概說》《戲劇論》《小說論》,想必都是武昌講堂的結晶,也是郁達夫文學經歷的總結。支出《文學概說》的編譯文論《生涯與藝術》文末志有“書后”:

這一篇生涯與藝術,是到武昌后編譯的第一篇稿子,準備作邇來預計編的文學概論的緒言的。由於這一次倉促南行,帶的書未幾,所以不克不及舉出實例,內在的事務充實之譏,是我所樂受的。此稿所依據的,是有島武郎著的《生涯與文學》頭上的幾章……

《小說論》的問世也頗具戲劇性。沈松泉《回想郁達夫師長教師》中有記:

1925年冬,有一天達夫師長教師到光華書局來,我正好在店里,他看見我就說, “松泉,我有些急用,需求一百元錢,我這里有一部稿子給你,就算是稿費吧。”說著,他就從袖籠里掏出一卷稿子來。這就是他在武昌師年夜的講稿《小說論》。全稿重量不年夜,不外二萬字擺佈,是他用鋼筆字寫的手稿。

無論若何,這些著作是郁達夫聯合本身文學創作和講堂講授的雙重實行,對各體裁寫作作出的體系梳理和實際總結。其方式和結論,明天來看,都極具小我領會和前沿意味,也是郁達夫留給眾人的一種別具作風的文學實績。

在武昌師年夜,郁達夫還曾領導國文系先生組織藝林社,并自動先容至北京晨報社,得報社批准,于4月10日在《晨報》副刊創設專刊《藝林旬刊》,以供給“國粹的研討和關于文藝上的各類題目的會商”,黃侃、熊十力等均有論作在該刊頒發,郁達夫更是支撐了多篇文論,包含《詩的內在的事務》《詩的意義》《文學上的殉情主義》和一次演講實錄《先容一個文學的公式》。自第17號后,該刊離開北京晨報,改由藝林社自力出書。對此,沈從文在《湘人對于新文學活動的進獻》一文中專門說起:

武昌高級師范黌舍因楊振聲、郁達夫兩師長教師應聘掌管中文系講“古代中國文學”,先生文學集團因之而運動,胡云翼、賀揚靈、劉年夜杰三位是那時比擬著名和活潑的青年作家。

后來,劉講座場地年夜杰、胡云翼成為頗有建樹的文史學家、詞學家,賀揚靈英年早逝,從政時代亦以詩心才學著稱。

促進胡適武漢巡講

4月30日,深省風潮之害的郁達夫與同事楊振聲、江紹原結合致函胡適,約請其來漢講座:“……有感于在職之職教員多次損壞武昌師年夜,皆經掉敗,故今又鼓動黃師長教師告退,目標在使該系先生,因掉課而颳風潮。平此風潮唯一的方式,在請世人所甘拜下風之學者,來此作課外報告。所以石蘅青師長教師同我們都竭誠請師長教師來報告一次”,“師長教師來此報告的時光,一禮拜或兩禮拜均可”,“講題師長教師可以便定,但時光必在蒲月內,愈早愈好”。(《胡適遺稿及秘躲手札》)固然題名由楊振1對1教學聲代簽,但胡適此行,郁達夫是全部旅程介入聯絡的。

郁達夫(二排左四)與胡適(二排左三)等合影

“蒲月內”的最后一周,9月26日,胡適南下抵武漢,29日開端在各校演講,至10月5日。其《南行雜記》有記:

這回南下是受了武昌年夜學和武昌商科年夜學的約請,往演講五次。但到了武漢以后,遍地的懇求很難謝絕,遂報告了十余次。

原五次演講包含武昌年夜學的《新文學活動的意義》《聊下〈詩經〉》(9月29日)、《中國哲學史俯瞰(一、二)》(10月1、3日),和商科年夜學的“文明侵犯” (10月2日),后來增添了在理科年夜學、華中年夜學、武年夜附中、湖南中學和青年會、銀行公會等處的演講,總計在漢演講13場,別的,胡適還蒞臨了武年夜先生接待會、武漢各界接待會和傳授公宴等運動。

胡適在漢時代,郁達夫與之多有來往。胡適稱“見著很多新知故人故交,非常興奮。故人故交中如郁達夫、楊金甫,興趣都不下于我,都是最心愛的”。盡管今朝尚未能明白郁達夫陪伴列席了上述哪幾場演媾和接待運動,但29日上午,胡適《新文學活動的意義》中不少不雅點,是被郁達夫記載在《咒個人空間〈甲寅〉十四號的〈評新文學活動〉》一文中,作為對孤桐(章士釗)師長教師評點的回應的。

10月中旬,詩人千里返京,什剎海北岸阿誰溫馨的家,對郁達夫晝夜奔走的苦辛和“萬料不到”的被逐當是一種治愈。這一年寒假,夫妻兩個,日日與龍兒伴樂,無論湖濱漫步,吃飯看戲,仍是摘葡萄,打棗子,一家三口老是形影不離,盡享嫡親:“這一年的寒假,總算過得最快活,最閑適。” (《一小我在途上》)

而這一年的武昌體驗,在郁達夫也是一言難盡。

(作者單元:浙江年夜學人文高級研討院)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