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》提出要加快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到2035年實現“九宮格無廢城市”建設全覆蓋。這是全面治理固廢污染、實現“減污”目標的重要舉措,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
全面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、實現固廢治理目標,必須充分考慮固廢產生、類型、流轉和處置的特殊性,適應其涉及主體眾多、流動過程復雜的特點,建立政府、企業、個人全面參與的合作治理機制。
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需要完善合作治理機制。固廢的產生源涉及生產、生活的眾多領講座域,工農業生產、商業活動、日常消費都可能產生各種類型的固體廢共享空間物,有批量產生、危害性大的工業廢物,也有非常分散的生活垃圾;有難以處理的小班教學危險廢物,有可以自然降解的普通垃圾,還有可以再利用的資源。如此復雜多樣的情況,統一的管理模式和應對措施難以取得良好效果,需要在政府主導之下,由全社會參與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治理。首先,政府全面強化對各聚會類固廢的管理是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基礎。固廢雖然不像廢氣、廢水那樣危害范圍廣,但也極易危害公共利益,需要政府全面介入進行管控和引導以維護公共利益。其次,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固廢的主要來源,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離不開企業的積極作為,包括遵守管理要求、規范固廢的收集、處置,以及主動尋求固廢的資源化利用、較少固廢排放。再次,生活垃圾是固廢的重要來源,沒有個人的全面參與、配合開展垃圾分類等活動,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難以取得圓滿效果。
推進多層次立法是完善合作治理機制的基本途徑。從法律上對政府、企業和個人在“無廢城市”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明確,有助于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固廢治理。我國已有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等法律法規確立的固廢治理的基本制度,小班教學但是多元主體參與的合作治理不僅1對1教學需要基本制度的支撐,也需要多樣化的規則細化具體的制度措施。從規范類型來看,法律法規規定的排放標準等強制性制度是開展固廢合作治理的基礎,要對固廢治理的最基本要求進行明確,確立對固廢進行管控的基本邊界,以及對應的處罰和強制等措施。政策引導機制是深化固廢合作治理的催化劑,通過經濟激勵措施、宣傳引導措施可以調動企業、個人配合政府管理的積極性,并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推進固廢治理工作。從立法層次來看,除了法律、行政法規層次的基本規定外,固廢治理還需要地方性法規、政府規章等層次的立法對不同類型的固廢治理進行專門性規定,以貫徹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的原則,例如近些年逐漸增加的廢舊電池處理就需要進一步規范;更具靈活性的政府規范性文件也可以發揮固廢治理的重要作用,特別是在治理散亂固廢的領域發揮作用。立法是制度建設的主要推動力,完善固廢合作治理機制需要運用多種規范進行多層次立法,發展和完善固廢治理制度體系。
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需要各方積極參與共同推進。制度的實效體現在對社會運行的影響上,固廢合作治理制度只是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前提,最終的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檢驗,各方的積極參與是實現“無廢”目標的最終保障。
“無廢運河”“無廢集團”“無廢細胞”等是“無廢城市”的具體落實,體現了不同主體在固廢治理上的努力,并且取得了成效。要實現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目標,需要政府明確治理責任、宣示政策導向、采取治理措施提供固廢治理的根本動力。也需要企業履行治理義務、回應政府引導,將固廢減量化、資源化落實到行動上。還需要個人改變消費觀念、提升環保意識,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到日常生活中。總之,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,相信在法律制度框架下,各方主體各司其職、全社會共同參與,能夠建成一個又一個“無廢城市”、最終瑜伽場地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。